举重亚锦赛:杨秋霞、廖桂芳改写世界纪录_
872 2025-05-15 12:37
3.4 浓硫酸磺化法
在较早的国家标准GB/T 14550—2003中只测定有机氯中的六六六、滴滴涕时提到利用浓硫酸磺化法对提取样品进行净化,其氧化能力去除杂质的能力较强,可以完全去除里面含有的色素,对复杂样品净化效果很好。且对六六六、滴滴涕等化合物的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但该方法不能用来净化其他分析物的提取液,它有可能破坏包括艾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等在内的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其中对与狄氏剂和异狄氏剂其回收率低于20%。
4 土壤中有机氯的监测方法
目前对于土壤中有机氯比较常用的监测方法为利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下面将分别作介绍。
4.1 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
在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14550—2003和环境标准HJ 921—2017中在监测土壤中的有机氯时,都是用的ECD-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色谱柱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利用ECD进行监测,根据保留时间来定性,根据峰面积或峰高,利用外标法来定量。其中ECD检测器方法灵敏度高,对于有机氯有很高的响应值,且线性关系好,例如HJ 921—2017对于23种有机氯的检出限,当取样量为10.0 g,其范围低至0.04ng/g~0.09ng/g。且气相色谱仪相对操作简单,监测成本低,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有机氯较为普遍采用的监测手段。但是就如前面讨论的,土壤的基底比较复杂,干扰物种较多,即使采取了有效的净化手段,干扰物质有可能还会影响结果的判断。而气相色谱只能利用保留时间来定性,容易出现假阳性或是假阴性,所以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利用双柱定性,即利用两根极性不同的色谱柱来辅助定性,尽可能准确地定性。
4.2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是待测组分经气相色谱分离后,利用质谱来检测。根据质谱图、保留时间、碎片离子质荷比及其丰度定性。一般利用内标法来定量。气相色谱质谱法克服了气相色谱法只能用保留时间定性的局限,使定性结果更加准确。气相色谱质谱法有2种常用的扫描模式,即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利用全扫描模式可以准确地定性,而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只选择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扫描,一方面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降低了检出限,另一方面只选择目标化合物的离子进行扫描,选择性高、干扰少,所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土壤中有机氯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认可。例如HJ 835—2017中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土壤中有机氯,当取样量是10.0 g时,利用全扫描时其检出限为0.02 mg/kg~0.09 mg/kg,而作者利用同样的方法,选择离子扫描时,其检出限可低至0.6 ng/g~0.7 ng/g。虽然气相色谱质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其定性更加准确,但其灵敏度与ECD检测器相比要低,当基底更加复杂时,会产生干扰。近期有文献报道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土壤中的有机氯,该方法一方面克服了气相色谱法基底复杂难定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气相色谱质谱法虽然定性准确但是灵敏度不如前者的问题,宋晓娟等利用快速溶剂萃取(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OCPs)时,当取样量为10.0 g时,8种OCPs的方法检出限为0.02ng/g~0.04 ng/g,大大提高了气相色谱质谱法的灵敏度,又减少了基底的干扰,未来有可能成为土壤有机氯监测的常用方法[6]。
5 结语
通过该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于土壤中的有机氯的提取方法包括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萃取、加压流体萃取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其中索氏提取虽然回收率较高,但是需要的溶剂量大,并且是所有方法中耗时最长的,其中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加压流体萃取法,其操作简单、耗时短、回收率高且溶剂消耗低,土壤基体复杂,对于待测样品在上机分析之前必须经过净化,其中对于有机氯样品,较为常用的是硅酸镁层析柱法,该文在最后还介绍了土壤有机氯的监测方法,通过比较发现,气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但是对于复杂的基底,定性困难,而气相色谱-质谱法虽然定性好,却灵敏度相对较低,最近新发展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克服了上述2个方法的缺点,具有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和定性准确等优点,有可能成为未来土壤中有机氯监测的常用方法。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土壤,气相色谱,有机氯